《法苑笔记》
《法苑笔记》全本免费阅读
赵晓东笑呵呵地看着皇甫新城:“别握着书记的手不放啊,赶快到鱼塘,可别耽误了书记钓鱼。”
皇甫新城连忙拉着常连邦的手往车上让,不知什么时间从车上走下一位小伙子,伸手将常连邦扶上车。
皇甫新城侧目看了一眼,小伙子大约有一米八十五的个头,十分精干。这应该是常连邦的警卫吧?哎,赵晓东也是副省级,怎么没有见到他的警卫人员?再回头看时,赵晓东身后已经站着一个平头小伙,估计刚才和赵晓东握手时没有注意到。
离开南城公园南门广场不远就是江滨市绕城公路,皇甫新城让孙林果车子不要开得太快,车速保持在一百公里左右,让后面的两台车不要太赶,保证两位领导的安全还是不能忽视的。
大约三十分钟,就到了江湾鱼池,三台车迳直开到了九号鱼亭。下了车,一看这九号鱼亭还真让皇甫新城开了眼界:只是停车库就有四个,另外还有餐厅、吃饭间、娱乐室、卫生间。皇甫新城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但在这江边的沙滩上还有这么齐全的配套设施,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应了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司机将三台车停进了车库,皇甫新城这才看清了三台车的全部来客:赵晓东车上三个人:赵晓东、司机、警卫。
常连邦的车上则有四个人:除了常连邦、司机、警卫外,还有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女性,身高一米七十左右,个头比常连邦矮一个头,身材很好,没有一点发福的痕迹,脸上白净细腻。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保养得很好的样子。
赵晓东走上前来,对着皇甫新城和孙红岩说:“省委常书记,大家都认识了。这位是常书记夫人金处长,在省外贸工作。”
皇甫新城连忙应道:“常书记好,金处长好。我是江滨中院的皇甫新城,这位是我们法院的办公室副主任孙红岩。”
金处长转头看了一眼皇甫新城:“连邦,江滨中院院长是个青年才俊啊!”
赵晓东笑着对常连邦说:“书记啊,我们开始钓鱼啊?请你开杆啊?”
常连邦把司机递过来的鱼杆先给了金处长:“碧薇,走,我们俩来个钓鱼比赛,上次输给你我是不服啊!”
皇甫新城拿着鱼食来到金处长的钓位,正准备投食。
金处长欢快地叫了起来:“上钩了!”
金处长的叫声把站在旁边的皇甫新城吓了一跳。
只见金处长手中的鱼杆已经弯成了弓形,金处长不急不慢地打开了滑轮开关,鱼线便“嗖” 地一声被拉出很远。
皇甫新城兴奋地喊道:“金处,是一条大鱼!”
金处长很从容地收放着鱼线,显然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垂钓者。金处长的鱼竿十分漂亮,金黄色的鱼竿约□□米长,金黄色的鱼线滑轮配上银白色的鱼线,看起来十分的养眼。
鱼线被拖出去约六七十米长,鱼游动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金处长便压着鱼竿往回收线把鱼收到了近岸的水面。鱼看见了岸上的人影被惊吓了,迅速地向深水区窜去。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收放了七八次鱼线,才把鱼折腾得没有了力气,最后被拖上了岸边。孙红岩拿了个大网抄,照着鱼头一抄就往岸上拖。几个人合力把鱼拖上了岸,是一条大青鱼。足有两米长,抬起来一称,一百八十斤。这是皇甫新城看到的用手杆钓上来的最大的鱼了。
“碧薇,看来你今天又赢了。”常连邦在一旁连连叹着气。
估计是几天没有喂食了,鱼儿争先恐后地上钩,一个小时不到,每个人都收获几十斤鱼,青鱼、草鱼、鲫鱼、鲤鱼、鳊鱼,常连邦竟然钓上来一条三斤多重的白鳗。
皇甫新城、孙红岩已经没有了钓鱼的兴趣,放下鱼竿,看着常连邦夫妇两人展示钓鱼技术。两人就像在进行比赛一样,你来我往,不停地往上拎鱼。
十点钟,一辆电瓶车开来,从车上走下来两位穿着白大褂、戴着方角白帽的大师傅,其中一位长得比较胖的五十多岁的男子问道:“哪位是孙老板?”
孙红岩走上前去:“我是,你们是来做菜的大厨吧?走,跟我到厨房去。”
皇甫新城走到赵晓东面前:“常委,常书记和金处长喜欢吃点什么口味的菜?”
赵晓东点点头:“皇甫,今天钓上来的鱼不要上桌啊,他们俩有一个习惯,从来不吃自己钓上来的鱼。至于口味么,没有什么特别,最好是山珍和水蔬。”
“那酒呢?中午喝什么酒?我们车上有两箱酒,是茅台和五粮液,上哪一种?”皇甫新城是第一次听说钓鱼人不吃自己钓的鱼,这钓上来的鱼也不是养的宠物。在吃上面有讲究,喝酒估计也是和别人不同。
“酒我带了,常书记喜欢喝特种汾酒,金处长喜欢喝剑南春。我估计你们不会准备这两种酒。”赵晓东说着,让自己的司机去车库的车上拿酒。
“常委,那你喝那种酒?”皇甫新城听赵晓东这么说有点发愣,这一桌不至于上三种酒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