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相敬如冰》

第46章 他送来的人定更得太子欢心

《相敬如冰》全本免费阅读

裴芸的声儿婉柔动听,若涓涓流水,直淌进李长晔心里,尤是在听得她那声“夫君”后,李长晔眸光霎时温柔下来。

这是裴氏第一次这般叫他。

不同于人人可称呼的“殿下”,世上唯有她一人能唤他夫君。

而李长晔,很是喜欢这般独一无二。

一旁的张铖至打量着这突然出现的女子,妇人打扮,二十上下的模样,可却生得目若悬珠,蛾眉皓齿,令人不由得双眸一亮。

好一个妍姿艳质的美人。

“大人,这位是……”张铖至试探着问道。

李长晔:“是我的夫人。”

夫人?

张铖至稍一蹙眉,昨夜他的确听说有一女子入了太子住的宅院,竟是一夜都未曾出来。

想就是面前这位了。

可太子称呼其为“夫人”……

他思索片刻,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世上真能被称为太子夫人的只有远在京城那位,可这小夫人亦是夫人。

张铖至在心下冷哼一声。

也不知是周遭哪个想趁机攀附的特意送来的,倒是教他快了一步。

张铖至又悄然瞥了裴芸一眼,心叹原太子不是不喜女色,只是先头他送去的模样生得不够好罢了。

也是,这京城中什么模样的没有,就他寻的那几个,在这樾州倒还勉强称得上有几分姿色,可却实难入得了太子的眼。

不过,张铖至倒也不急。

这太子收了一个,就不怕他不收第二个。

他也就是迟些,但他送去的那个,想必才最能讨得太子欢心。

“案子一事,去后院说吧。”

裴芸本也只是随口一问,不想太子竟真打算告知于她。

她颔首,跟在太子后头,去了他所住院落的西厢房。

她坐在太子身侧,听他将案情的来龙去脉捋了一遍。

李长晔不仅仅是复述,复述的同时亦同样在思考,看看自己可有遗漏之处。

不过言罢,他悄然看了裴芸一眼。

其实他也有些小小的心思,便是希望裴氏知晓,他确实在认真查案,而非丢下她和孩子们,跑外头游山玩水来了。

裴芸自然没察觉太子所想,因也不在意,她秀眉微蹙,只觉这桩案子很是蹊跷。

可对裴芸来说,更蹊跷的是,这般失踪近百人的大案,缘何前世她几乎不曾听到什么风声,似乎也并不知晓最后究竟是怎么结案的。

裴芸了解太子,若此事没个结果,他断断不会回到京城。

难不成朝廷刻意瞒下了此案?

可为何要瞒。

还是说是因着紧接而来的疫疾才使得无人再关注这一桩事儿呢。

“此案,太子妃怎么

看?”

裴芸苦思冥想之际就听得太子蓦然问道。

她有些诧异因得她从来不置喙朝堂之事就算是这般案件也断不是她能管的。

她原以为太子会反感她一个妇人插手此事不想竟会主动问询于她。

既得太子问了裴芸便也坦坦荡荡道出心中想法“臣妾觉得若那些人真的有意抓捕铁匠那目的不言而喻是为锻铁之用。可盐铁官营寻常人要那么多铁匠做什么再思及那些失踪的青壮男子便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人私挖铁矿锻制铁器。”

裴芸兀自说着偶一抬首便见太子定定看着自己眸中含笑满是赞许。

虽他不言可裴芸明白自己所想当是和他不谋而合。

不过……

裴芸垂眸生出几分愁绪。

想来太子也想到了那些人挖矿锻铁若只是用来贩卖倒还好些怕的是恐并非如此……

接下来的十几日不断地有衙役入太子院落来禀。

裴芸常借着替太子送汤的机会进门去听幸得太子也不会赶她有时甚至会将她留在西厢任她坐在一角的小榻上翻看闲书。

故而他们说的话裴芸都能听见。

果如太子所料除却先头已有铁匠失踪的三县另有两县有铁匠失踪其中一个铁匠因得本就不是当地人又无亲无故故而无人报案。

而另一个失踪的铁匠听闻是个酒蒙子一身气力光用来打妻子和孩子他的妻儿苦不堪言巴不得他消失自是不会向官府报案。

除此之外漳牯县还有一人虽未失踪但衙门盘查时他说亦是在大半月前他在回家的路上险些被人劫走但因着漳牯县衙知晓近日不太平已然提醒过县中百姓故而那铁匠当日带了防身的**狠狠捅向其中一贼人这才得以脱身。

又因着心有余悸之后一段时日就再不敢出门。

如此若没有遗漏的

太子神色凝重命张铖至再派人手调查近几月可有什么来路不明的铁器在市面上流通。

然直到十月二十前后仍什么都未查到可铁器颇有份量并非轻易就能运出城的。

若这些不是用来卖那……恐怕就是他们猜想的那样。

裴芸晓得太子弄得这般大张旗鼓是有些震慑贼人的意思至少太子抵达樾州后再未出现那般莫名其妙的失踪案。

可此事的坏处便是恐那些贼人狗急跳墙伤害那些失踪之人的性命。

故而太子心急如焚打确认那些人在刻意抓捕铁匠后裴芸便几乎见不着他她猜想太子当在尝试带人进

山,可樾州周遭群山环绕,哪是那么好寻的。

及至十月底,裴芸心下愈发不安,她来樾州是为了看看是否能解决疫疾之事,可而今莫说疫疾了,就是这失踪案她也根本帮不上任何忙。

拥有前世记忆又如何,终究是她太高看自己了。

裴芸心下烦闷,便唤书砚替她换了身衣裳,又戴上幕篱,欲出门透透气。

才自后宅侧门而出,裴芸就见一挑货郎自眼前而过,那人身形健壮高挑,或是和平素那些被挑货担子压弯了肩背的货郎不同,令裴芸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然当她投去这一眼时,那人亦抬首看来,自宽大的斗笠下露出大半张脸来。

裴芸骤然定在原地,虽得刻意抹黑了些,但这张脸她识得。

前世最后四年,朝堂上突然出现了一位年轻官僚,初为五品大理寺正,但几年内却一路擢升,与太子配合,大刀阔斧实行改革。

虽得罪了京城不少门阀士族,王侯权贵,但他似乎依然身不畏死,一往无前。

裴芸不会错认,前世她常在东宫见到此人,每回他都会立在她面前,恭恭敬敬地施礼,唤她“太子妃”。

那时他已是太子手上最锋利的刃。

可杜珩舟怎会出现在这里呢,还是一副奇奇怪怪的货郎打扮。

裴芸对这位年轻的杜大人不甚了解,印象最深之事,当是她自尽的那一年,书墨为了哄她高兴,也学了书砚的样子,打听各种趣闻说予她听。

其中就有这位杜大人的,说是有人在京郊隆恩寺遇到了这位杜大人,甚至看见他在寺中供奉了一个无名牌位,在前头放置了一枝紫薇花。

他们都说,那许是杜大人不能宣之于口的心上人。

不过这只是题外话了,与此事无关,裴芸隐约记得,杜珩舟是在那场疫疾过后,才开始在京城官场上展露锋芒。

虽得几年前,这位杜大人高中榜眼,就曾在翰林院任职,但似乎是因为性子太强,得罪权贵被贬出京。

但裴芸不知,杜珩舟是被贬到了樾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