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李世民魂穿汉献帝》
《直播李世民魂穿汉献帝》全本免费阅读
“当今天下文字书写、消息传播仍以竹简和布帛为主,竹简过于繁重,丝帛太过昂贵,都不太适合普及大众,这纸张既轻便又实惠,如果在民间普及开来,将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之事,赵大哥,你可知荆州纸张是用何种原料制作而成?看起来竟然比蔡侯纸更柔软洁白,细腻有韧性。”上次看到李世民的信纸,周瑜就对荆州纸张产生了浓厚兴趣。
赵子龙略显为难,这还真难到他了。
一来他初到荆州不久,走马观花,对荆州境内风土人文只有大概的了解;二来他是一名武将,平素虽也看书,但更关注治军安民方面,涉及到造纸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事情,他还并未深入调查过。
看到子龙为难,李世民不再保持沉默,跟周瑜介绍道:“巧了,我有幸了解过荆州纸,对于他们的造纸工艺略知一二,荆州纸是在蔡侯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蔡侯纸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荆州纸原来更为广泛,主要以麻、藤、堵、檀皮、桑皮、竹、麦秆、稻草、海草等为主,纸张因为工艺和原料不同,造出来的轻薄韧性不同,据我了解,荆州境内还有许多官办、民办的造纸坊,每日可以生产许多纸张,供官方和民间使用,非常方便......”【注1】
看到李世民讲解荆州纸如数家珍,孙策、周瑜佩服不已,不愧是他,凡事都了解得如此细致,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让人自叹不如!
【唐朝文化繁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造纸术的发展,唐代,造纸坊遍布全国!】
【安徽宣城(唐代叫宣州府)产生的【宣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于世,【宣纸】以其高品质被称为‘纸寿千年’、‘纸中之王’,几乎所有传统书画作品都用宣纸。】【注2】
【纸张作为文字文化的载体,不仅有记录传播书画作品的作用,还能促进文化、政治、科技、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
.......
“不愧是恩公,见多识广!”孙策眼睛里都是崇拜。
“倘若能将荆州的造纸工艺引入到江东,那么必能促进江东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还可以培养更多博学多才的能人异士。”周瑜千杯不醉,虽然喝到半夜,但是面容一如既往的清雅。
赵子龙听后,微微一笑,“这有何难,二位不如一起投靠汉帝,汉帝自会派工匠到江东,普及最新的造纸工艺。不过,我不仅是因为造纸术才劝伯符、公瑾追随汉帝,而是真心觉得他圣明仁德,而且,咱们四兄弟又可以一起肩并肩打天下。”
四人都不愿提起,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
日后他们如果不在一个阵营,早晚都会在战场上相遇。
作为歃血为盟的好兄弟,谁又忍心刀剑相向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同心协力,共同作战!
李世民又开始在旁边保持沉默。
“赵大哥,汉帝刘协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对他感恩戴德乃人之常情,但是汉王室之前种种恶行着实让天下人寒心,世人皆知,朝廷公开卖官鬻爵,明码标价,甚至连皇帝、太后都参与其中,为了敛财,不顾天下百姓安危,如此种种,才会产生黄巾内乱,汉帝刘协可能真如你所言,英明神武,但是我们并未真正接触过,还不能盲目答应,毕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江东。”
孙策清楚,他身为江东之主,在考虑事情之时,不能只从个人利益和情感出发,应该考虑整个江东的利益。
倘若对自己不利对整个江东有利,他义无反顾会去执行。
倘若对自己有利对整个江东不利,那么他坚决不会去实施。
投靠汉帝刘协,于他而言,可以与恩公和赵子龙一块并肩作战,符合他私人情感需求。
但是汉帝刘协如果跟之前的几位皇帝一样,昏庸无能、鱼肉百姓,他的这个决定将会给江东带来灭顶之灾。
他自然不能轻率决定。
李世民听完孙策之言,明白了一个事实,不仅孙策、周瑜,天下许多士人百姓都对汉朝廷失望至极!要不然张角也不会轻而易举地召集起那么多人。
这能怪谁呢?怪张角吗?怪黄巾乱军吗?
纵然他们身上有一部分原因,但是归根结底,主要出在汉朝廷自己身上。
倘若朝廷任人唯贤,轻徭薄赋,以民为本,老百姓衣有所穿,饭有所食,他们断不会跟风造反,拿着命换吃食。
朝廷无德,宦官祸国,深深地伤害了天下士人和百姓的心。
想要重振朝廷恩威,让天下英雄豪杰和士族百姓拥护朝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事要做。
“这也不难,待我参加完仲谋的婚礼,回到荆州,让陛下和江东举行一次会盟,到时候荆州江东既可以商讨共讨曹操之事,伯符、公瑾亦可借机观察汉帝为人,看他是否符合你们心中明君的标准。”赵子龙随即给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李世民在旁边面带微笑,心想不愧是子龙,不仅文武全才,仁德爱民,这外交能力也杠杠滴。
周瑜望了一眼孙策,“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建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倘若看到汉帝刘协,我和伯符定能分辨传言真假。”
“那就有劳赵大哥替江东从中斡旋了。”孙策端起酒杯,敬了赵子龙一杯。
赵子龙当即回道,“伯符客气了,咱们既已结拜成兄弟,为了兄弟,剖肝沥胆在所不辞,如此小事,不值一提,我只盼着咱们可以一起早些扫平荡寇豺狼,重还天地一片清明。”
“大家放心,咱们华夏民族无论走到如何艰难境地,总会有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为了天下太平前仆后继,这样的日子不会远。”李世民目光坚定、信心十足地说道。
“好!为了这个天下太平的好日子能够早点到来,咱们干一杯!”孙策率先举起羽觞杯,李世民、周瑜和赵子龙相继举起,大家开心地碰杯共饮。
虽然此时他们所处的阵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