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手札》
《女官手札》全本免费阅读
李府正厅内,慧王步履急促地来回踱步,靴底踩在青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手握紧又松开,眉心紧锁,神色间满是焦灼不安。
一旁的心腹低声劝道:“殿下,莫急,左相很快就会出来了。”
慧王却没停下,他胸膛起伏,心中郁积已久的焦躁无处发泄,脸色铁青,几次抬手想去抓耳挠腮,却奈何颜面终究忍住,只用力攥紧了衣袖。
他等了整整一日,昨日他就来一次了,却被告知左相身体不适,无法相见只能失望离去。可他哪里等得了?昨夜他几乎未曾合眼,心中反复盘算着江南一案,越想越是心惊。
今日他一下值就匆匆赶来了。
赈灾之事是他负责的,可如今江南出了这般大的乱子,而他竟对此毫不知情。那两个刺史——他在心里狠狠地咬牙,他们该打!
若不是他们失职,若不是他们瞒报,何至于让他在朝堂之上颜面扫地?让他良王那里低上一头!
一想到昨日朝会后,他胸口便涌上一股怒火与羞愤交杂的情绪。良王的态度冷淡克制,却几次三番在言语间暗示此事乃他督办不力。
虽陛下未曾责难,但他怎会不知,这把刀已经高悬在他头顶,而他却不知何时会落下!
他恨不得亲自去大理寺将那两个刺史拖出来,当堂好好赏他们几个大耳刮子!
可这已经于事无补。
他需要左相,他需要这位在朝堂纵横几十年的老人告诉他该怎么办。
正当他几乎按捺不住焦躁,厅外终于传来一阵脚步声。
慧王猛地转身,便见到下人搀扶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缓步走进。
李衡,左相,他的曾外祖父。
慧王的瞳孔微微一缩。
面前的老人虽仍旧仪态端肃,可眼角眉梢的皱纹却更深了,鬓发几乎白透,腰背虽挺直,但步伐已然不如往昔稳健,需由下人搀扶才能缓缓前行。
慧王心头猛然一颤,一种复杂的情绪霎时涌上心头。
他急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左相的手臂,低声唤道:“曾祖父……”
李衡缓缓抬眸,眸中透出一丝欣慰,他的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极淡的笑意。
“慧王良善。”
声音低而稳,带着些许倦意,却仍旧温和。
慧王唇角微微颤了颤,正欲开口,却见李衡缓缓抬手,在他手背上轻轻拍了拍,示意他不必多言。
“慧王若能一直保持这份良善,陛下……是不会亏待你的。”
慧王微微一怔。
他不明白左相为何忽然说出这番话。
皇上不会亏待他?可江南一案还未落定,刀刃犹悬,他如何能安心?
他看着李衡,似乎想要从对方的神色中窥探出更多的信息,可李衡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底深沉如古井,难以揣度。
片刻后,李衡收回目光,缓缓落座。
他抬手,示意下人退下,待厅中只剩下他与慧王二人,方才缓缓开口。
“我老了。”
声音不高,却带着时光流逝的沧桑。
慧王心头猛然一震。
他垂在身侧的手指微微蜷紧,指节泛白。
“曾祖父……”他张了张嘴,嗓音哑然,似是不知该说什么。
李衡看着他,目光仍旧温和,仿佛是在看着一个仍未长大的孩童。
他的地位太高了,权利太大了,高到大到即便陛下忌惮,也无法容忍了。这位陛下好像真的比他辅佐过的几任帝王都要好,他也算放心了。
李家不能在他手上毁了,江南学子的未来也不能因为自己而葬送前程。
“朝堂之事,风云变幻,我已走到尽头。”李衡语气平淡,像是在述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他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一分,“过些时日……我要乞骸骨了。”
慧王的脑中“轰”地一声。
他猛地抬头,不可置信地望着李衡,胸口剧烈起伏,似乎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乞骸骨?
这几个字像是一道惊雷,狠狠地劈在他心头,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他一直知道曾祖父年岁已高,也知道他在朝堂之上已经力不从心,可他从未想过——李衡竟会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如果曾祖父走了,那他怎么办?
谁来教他如何在朝堂之上立足?谁来告诉他该如何应对良王?谁来告诉他接下来要怎么走?
他深吸了一口气,鼻腔泛酸,嗓音颤抖:“是我在江南做得不好,让曾祖父失望了。”
他哽咽着,眼眶微微泛红,仿佛一个被责备的孩子。
李衡静静地看着他,目光温柔如旧,轻轻摇了摇头。
“不是。”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秋日的微风,拂过满庭枯叶。
“慧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慧王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李衡叹了口气,缓缓伸出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
“朝堂纷争,非你所长。”
惠王是大皇子,中宫所出,是他的孙女唯一的孩子,是李家的血脉,是他原本看不到未来的最后打算。
现下,皇帝有心改革,潜伏盘算谋划多年,细细看来真的是一位好帝王。
他辅佐过三代皇帝,谷炀帝贪图享乐荒诞奢靡的帝王,在位十年,民不聊生外族入侵,曾经导致大康国都一度迁至洛阳。
谷惠帝即位,这位皇帝生性好战,在位十五年,倒是把边疆收复回来了,但他迁至长安后却沉迷酒色,不问朝政听信宦官,在他后面的一番操作下,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民生又变得糟糕不堪,后来还淹死在酒池里。
谷平帝匆匆即位,这位皇帝却是一个多病的主儿,体弱多病导致子嗣稀少,没两年平帝病危,仅有的三位皇子互相残杀的起来,一死一残一疯。
谷惠帝的时候他便是政事堂的一员,谷平帝时他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当时的他准备建议平帝从宗室过继一位,没有想到这位皇帝在民间还有一个血脉——就是当今圣上。
庆安帝出自民间,性情顽劣,学术浅薄,还不愿意认祖归宗。后来他使了些手段,斩去了那位民间的留念,这才心甘情愿的回来。
他本就没有抱着庆安帝有多大智慧,只想着圣上不要同之前的皇帝一样就好,但就算一样也无大碍,毕竟现在整个大康朝堂,他有实力把握!
没有想到,这位皇帝竟然出乎他的意料,二十多年磨一剑,他也看到了这剑的锋利,他是时候可以放手了。
他这一生,运筹帷幄,翻云覆雨,扶持帝王,平定朝局,但他终究只是个臣子。
他的退场,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继续留在朝堂的必要。
可是慧王不行。
他是李家的后人,是李衡最后的执念。
他比谁都清楚,慧王并不适合这场权力的棋局。
慧王的心颤了一下。
他忽然意识到,李衡并不是因为他江南一事失望,而是因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