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

29. 第 29 章

《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全本免费阅读

许回诚恳地说:“王爷的字越发进益了,长此以往,想必用不了两年便很像样了。”

齐王傻眼了,谁让你看字了?看内容啊!你看内容了吗?

“你,我每日给你送一封信,你莫不是把它当作了我的功课?”

许回歪了歪头,“难道不是吗?”

齐王气急,偏又羞于启齿,只能原地哼哼两声。

许回安慰道:“我知王爷年长于我,功课也轮不着我指点。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愿不必计较虚礼。王爷若是觉得不妥,此后的功课我便不看了,由家父代为审查,可好?”

齐王连连罢手,“无碍无碍,我不是那等迂腐之人,还是你亲自看吧。千万别把信,呃,功课交到许大人的手里!”

这是他的情书好不好?给岳父看算怎么回事?

许回轻轻一笑,“王爷真是心胸豁达之人。我日日也要交一篇《道德经》给家父,并不是独独为难王爷。”

齐王有些惊讶,许回能考上童子科就证明她有真才实学,怎么还要被罚功课?

“这是为何?许大人为着什么罚你抄书?”

许回将事情简单说了,她只想安抚齐王,免得齐王觉得难堪,或者错以为自己贬低他。

齐王听了却替许回忿忿不平,“你爹怎么不分是非?你何错之有?秦信和朱典的污糟事同你没有一丝一毫的干系!”

许回不欲同他争执,她是认罚的。

“王爷偏爱我,我知道,却不能当真。时日不早了,王爷还是尽早回府用膳罢。”

齐王看着平静的许回,心里猛然有些难为情,为何她总能面不改色地说这些叫人心潮澎湃的话呢?

只是他二人终究相识的时日太短,纵使他搜肠刮肚,也没有几句话同对方寒暄。

他有些不舍地望了望许回,翻身上马,打道回府。

跟着的侍从忍不住议论纷纷。

“今日王妃娘娘坐在公堂之上审案,威风凛凛,还真有几分包孝肃的风采!”

“王妃娘娘还不到十五岁呐,怎么就学识那么渊博,连施远之都说不过她!”

齐王从痴念中醒过神来,呵斥道:“多嘴!”

虽然他也深有同感,但他还是嘴硬道:“王妃出身书香世家,自然知书达礼,更兼温柔敦厚,谨慎谦虚。”

听了这话,众人暗自窃笑不已。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知书达礼倒是没错,可这“温柔敦厚”四个字从何说起呐?观王爷和王妃的相处,看来以后王府竟是王妃说了算呀!明摆着的嘛,王妃提的要求,王爷无论甘不甘愿都照做了。唉,夫纲不振,由此可见一斑!

却说施仁领着弟子刚到家,就叫了大夫,喝下两副中药,才有力气提笔给戚风写信。他细细地嘱咐了一番话,让小弟子带着信即刻去了。

忙活完最重要的事,他望着士气低落的弟子们,开口叱骂:“尔等这是怎么了?未战先怯,实乃兵家大忌!”

弟子等委屈地辩解,“师父为什么偏要做那陶二郎的辩士?咱们是儒家子弟,怎能以诡辩见笑于大方之家?”

他们自幼跟随施仁学习,自以为是在为圣人之道而奔走,却不曾想施仁常常将他们带去公堂,参与诉讼。他们不敢反对,心里却未尝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先时一帆风顺,施仁倒还能将这些不同的意见压下。可碰到硬茬子,落到这步田地,他们难免有些牢骚。

施仁板着脸,训斥道:“替百姓申冤,何人会笑?为民请命,是我等读书人终其一生要去做的事!谁有意见?”

姜昭有些不服气,冷不住刺了两句,“师父果真是为了百姓吗?可我们连陶二郎是否清白也不能肯定?这桩案子原是道听途说,来龙去脉一概不知,如何替他辩护?”

其他弟子听了心里也泛起了涟漪。师父,好像不如他说的那样一心为民……

有清醒者,便有沉沦者。施仁的坚定拥趸挽起袖子下场了。

“众位师兄弟们这是什么意思?欺师灭祖吗?师父行事自有他的用意,哪里用得着跟我们交代?我们只需要听命行事,替师父分忧就是了!”

“陶二郎定然是清白的,难道有什么疑问不成?你们有功夫在这里内讧,不如趁早去找些证据,钉死那个女人!”

施仁捂着胸口,将弟子们打发走了,他没精力给他们解惑,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若是胜了,用不着交代;倘若败了,一样没必要交代。

一群人退去后,施仁的妻子藏着一封信从廊下快步进来。

施仁半躺着瞧信,脸色阴沉,五指用力,将宣纸都抓破了。

“郎君,可是遇到了为难之事?”

“你不要管这些,去后头看着孩子们念书,不可使他们懈怠。”

他妻子放下药碗,忧心忡忡地退出去了。

施仁捏着这封信许久,想将其用蜡烛引燃。犹豫半晌,还是小心折好,贴身携带。

第二日,戚守正到位,许回又在大理寺公审旧案。

“许大人,某乃是戚风戚守正,现为金三娘的辩士。”

“某为施远之,属陶二郎的辩士。”

她望着跪在下方的犯人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