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心路茫茫》
《前路漫漫,心路茫茫》全本免费阅读
“登云”公司关于购置厂房一事给总部的请示报告,经过两个多月的周折,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批准。
购买厂房是周亚平近段时间的首要任务。
周亚平没想到,厂房销售,你卖我买的生意居然这么复杂。签约、付款以后,办理产权转让手续等一套操作非常繁琐,光找各个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签字盖章就让人跑断腿,最后数数文件上盖的公章,竟多达十几颗。
正式交房那天,周亚平带领中层干部都来到了新楼。
得知公司即将搬进这栋雄伟壮观的大楼,众人都止不住喜悦的心情,一个个爬上爬下,四处张望。
“周总,我们生产线准备放在几楼?”肖晓追问。
总务部经理陶伟明则关心另一个问题:“这么多层楼,我们公司用得完吗?看来食堂不要在外面租房了,也可以搬进来。”
“那怎么行,这样漂亮的大厂房,怎么能放食堂?”有人反对。
一层一层往上爬,终于来到了楼顶,极目远眺,对面的广深高速公路,民房,还没开发的绿地,尽收眼底。
周亚平把众人召集到一块,问大家:“我们这个新家怎么样?还不错吧?”
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很好!”
“现场也察看了,刚才就有人急不可耐地询问楼层安排问题,那好,我们回公司仔细研究一下,搞一个整体的布局规划。大家看了,这还是个毛胚房,真正要搬进来,必须好好装修一番。后面,我们要根据每一层的计划用途,制订装修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不要着急,按部就班地去干吧。”
回到公司后,周亚平趁热打铁,在会议室和大家一起研究新厂房的布局安排。经过激烈的争辩、讨论,最终确定,大楼内,第一层用作模具和注塑车间,鉴于目前公司还没有这一建制,可以考虑引进合作企业;二楼用作行政办公场所;三、四、五楼为生产场地;六楼给仓库及后勤部门使用。
大方向确定后,装修计划就按此制订。随后,选择施工队伍,商讨施工方案,洽谈施工价格,一直到施工队伍进场,一系列的工作陆续展开。
光阴荏苒,眼看中秋节又快到了,陶伟明按惯例拿来一个名单请周亚平签字,这是一个中秋送月饼的名单,上面列入的是主要客户及相关单位、个人。
周亚平仔细观看了名单,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掏出钢笔准备签字。突然,陈佑福匆匆忙忙地跑进办公室,大声嚷道:“周总,太不像话,太不像话!他们竟然敢干这样缺德的事情!”
周亚平放下笔,问陈佑福:“什么事呀,这么火急火燎?”
“周总,你知道吗,朱庆桂已离开‘大漠’,单独出来开公司,不光销售电话机,还在宝安开厂生产电话机。”
这件事其实周亚平早就有怀疑,很长一段时间来,“大漠”公司从“登云”公司的购货越来越少,而且有传闻说他们已建立自己的电话机厂。
因此,周亚平平静地回答:“这不是早就有小道消息了吗,朱庆桂这家伙脑瓜子灵,看到生产电话机比他们销售电话机还赚钱,所以自己也来开厂。这种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有什么好生气的?”
“不是办厂这件事,你要开厂自己生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但这个家伙缺德的是,他看到我们8号机在市场畅销,居然完全仿照我们的产品去开模,甚至电路板的设计也是找专业公司抄数仿制,做出来的产品和我们的一摸一样。刚才要不是王老板悄悄给我打电话,我们还一直蒙在鼓里。”
陶伟明在旁边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啊!这么无耻,这还有没有王法?这是典型的侵权行为,我们必须去告他们。”
周亚平听到这个消息,也很愤怒,马上在心里酝酿各种应对手段。但思忖再三,发觉竟然没有太合适的制裁方式。
陈佑福见周亚平沉默不语,不解地问:“周总,你怎么不说话?后面怎么办?我看就按伟明说的,到法院去告他们仿冒伪劣,产品侵权。”
周亚平望了两人一眼,淡淡地说:“太天真了,现在搞市场经济,政府千方百计要搞活市场,谁会正经去管你这种鸟事。再说了,你去告他,他如果反咬一口,说我们8号机也是仿冒国外的机型,同样是侵权。到时候你拿石头打天?”
“难道这事我们就不闻不问了不成?”陶伟明心有不甘地问。
“当然不能!”周亚平斩钉截铁地说,“虽然我们的8号机借鉴了国外的机型,但在很多地方做了改动,因此,构不成侵权。而他们完全是仿造,因此,场面上,我们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们决不能让他们这款仿冒机那么顺顺利利地生产。首先,我们找律师起草律师函,这里面可以用仿冒伪劣及侵权的罪名警告对方,这份律师函邮寄给朱庆桂,同时抄送一份,派人送给为其制造这副模具并为其注塑机壳的工厂。其次,让常和平去找达哥,请他出面去找朱庆桂,同样警告朱不要胡来。”
“达哥是谁?他找姓朱的那个小子有用吗?”陶伟明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是损招,但应该有用。”
其实,达哥是“登云”公司驻地附近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与公司常和平是牌友,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去年有一次,朱庆桂到公司来谈业务,当天没回广州,住在“登云”附近的一家旅社。当晚派出所人员开展扫黄行动,在该旅社当场抓住与小姐嫖宿的朱庆桂,带队的就是达哥。后来是常和平去派出所,找达哥说情,把朱庆桂给捞回来。受此一次惊吓,朱庆桂以后见到达哥,都会胆战心惊。
经过一番运作,果真起了作用。朱庆桂的仿制模具暂时被封存在模具厂,不敢再注塑机壳。“登云”的8 号机型,也暂时没有了“同胞兄弟”的竞争。
经过前前后后近半年的时间,“登云”公司新购的大楼才装修完毕。同时购买的各种生产设备也陆续运回新厂房,逐步进行安装调试。
“登云”公司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都在关心公司何时搬入新家,时不时有人来探询老总的口气。每当此时,周亚平都会模模糊糊地回答:“快了!新装修的厂房,气味太大,必须空置一段时间散散气,另外,设备还没有全部安装调试完成。但你们现在该考虑地是抓紧新产品开发,否则,搬了新家,却没有好的产品,搬家还有什么意义?”
最近,赖工的“曙光电子有限公司”有一款新电话机在市场销得火热,每天供不应求,行业内人员都有些羡慕嫉妒恨。周亚平打听到这款机的机壳是谢鞠科的工厂提供的,心想该到生产厂去了解一下机壳的情况。
叫了陈佑福,两人开车直奔谢鞠科的“赛亚”公司。
老朋友见面,非常亲切,谢鞠科笑着迎上来:“周总,好久都没见面了,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谢总,听说现在发财了,我们过来讨点饭吃。”周亚平也打趣说。
“开玩笑吧,听说你们最近8号机、11号机和12号机都很畅销,一定是发了大财。”
宾主分头坐下,“赛亚”厂秘书端来茶水。
周亚平收起笑容:“言归正传,谢总,我这次来,就是听说阿赖那里有一款机销得特别好,是你提供的机壳。真不够意思,出了这么好的机壳,还对我们保密。”
“那真是冤枉我了,我们怎么不想多几个客户,特别是你们这样的老朋友?但阿赖在我们厂有眼线,我们的模具图纸刚出来,他就找上门来,一定要签订机壳独家包销的协议,死缠硬磨的,没办法,签了协议,当然要守信,不能再卖给别人。”
谢鞠科说完,从身后的橱柜里拿出一台电话机,递给周亚平:“阿赖销得火爆的就是这款机。”
周亚平拿起话机,仔细端详,乍一看,这款电话机实在平淡无奇,体型较小,很不大气,怎么也够不上漂亮、完美。他直话直说:“谢总,这款机我原来看到过,说实话,很平常,我一直不理解它为什么会火起来。”
“是吧,刚开始都是这种看法,”谢鞠科止不住地乐起来,“其实,你要仔细看,反复看,然后认真琢磨。它之所以受欢迎,首先是小巧玲珑,精致可人,便于放在床头,有人称其为‘床头机’。现在有不少人都喜欢把电话机放在床头柜上,太大太笨的电话机当然不合适,这种小巧的话机就是首选。其次是色彩鲜艳,机壳表面处理高档。你看,我们的这种机型只有两种颜色,一是纯白,二是纯黑,色彩鲜明亮眼。塑胶采用细致磨砂处理,表面喷亚光UV油,含蓄典雅。这些,很符合一些人爱好。第三,字键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数字底部采用炫彩处理,美观神秘,也得到不少人的喜欢。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产品结构简单,功能一般,故而成本较低,售价也不高。现在,便宜就是硬道理!”
听了谢鞠科的讲解,周亚平深受启发,说:“谢总,受教了。看来,我们开发产品的思路要更加宽广一些,需要考虑各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希望谢总下次有新开发的机型,一定要优先考虑我们‘登云’。”
“好说,好说!” 谢鞠科笑着应承。
从“曙光”公司回来后,周亚平召开了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主要是介绍“曙光”之行的感悟,商议和部署下阶段新产品开发的具体事项。
会议中途,周亚平接到一个电话,是北方电话设备厂厂长柳津生打来的。由于正在会议当中,周亚平只好向对方说:“柳厂长,实在对不住,我正在开会,等一会我再给你打过去。”
会议一结束,周亚平赶忙回拨柳津生的电话,拨通后,再次表达歉意:“很抱歉,柳厂长,刚才在开会,让你久等了。”
“没有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柳津生说。
“最近工作忙吗?”周亚平问。
“有什么忙的,” 柳津生叹口气,“已经到二线了,整天闲得发慌。”
周亚平惊讶地问:“你还没到55岁呀,怎么就到二线了 ?”
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不是特别需要,中层干部一般到了55岁,就进入准退休状态——去二线当顾问、调研员什么的。
“咳,还不是上面领导一句话。在国营企业当厂长,确实不是人干的活。”柳津生愤愤不平地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